劉儒英:鑄造“一門五英雄”
劉儒英(1907-1944),原名劉寶臣,生于招遠縣牟疃村,1934年他就從事黨的地下活動,是招遠縣早期的共產(chǎn)黨員之一,后來成為中共招遠縣第一任縣委書記。劉儒英一心為革命,帶頭動員群眾參加抗戰(zhàn)。劉儒英的老父親鼓勵子女、親屬參軍參戰(zhàn),他家除了劉儒英外,還有五人加入了共產(chǎn)黨,并參加了八路軍。為此,招遠縣抗日民主政府特向劉儒英一家頒發(fā)了“一門五英雄”的金字牌匾。
建立招遠最早的黨組織
劉儒英因家中人口多生活困難,12歲才入村塾讀書。1930年,他于師范學校畢業(yè)后,在本縣西城子、遲家兩村教書。1934年,他在黃縣后呂家村小學任教期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1935年春,黃縣文基姜家、下丁家、后呂家一帶的黨組織因叛徒告密遭到嚴重破壞,不少共產(chǎn)黨員被捕。危難之時,上級黨組織調(diào)劉儒英返回家鄉(xiāng)從事黨的地下工作。他回村不久,就被牟疃村群眾選為村長。上任后他發(fā)現(xiàn)村里許多青年人經(jīng)常賭博,就以村長的名義組織“青年戒賭會”,狠剎了賭搏之風,他也因此受到全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。劉儒英還通過嚴格考察,從苦大仇深、為人正直、階級覺悟高的青年中發(fā)展了一批黨員,建立了牟疃村黨支部,這是招遠縣最早建立的基層黨組織。
1935年秋,上級黨組織派李樹芬(李覺)到招遠任特支書記,劉儒英任特支委員。在李樹芬、劉儒英等同志的努力下,招遠縣黨的力量迅速發(fā)展壯大。1935年12月“一一·四”暴動失敗后,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(fù)榘派捕共大隊來招遠縣大肆逮捕共產(chǎn)黨人。1936年3月,劉儒英被迫離開家鄉(xiāng)。同年5月,劉儒英秘密回到招遠,并先后在閻家、東羅家、西羅家、萬家、古山屯、楊家莊等村建起了黨的支部。1937年1月,在黨內(nèi)出現(xiàn)叛徒,國民黨軍警到處抓捕共產(chǎn)黨員的白色恐怖下,劉儒英仍繼續(xù)頑強戰(zhàn)斗,領(lǐng)導全縣黨的工作。
組織成立招遠第一個縣委
盧溝橋事變爆發(fā)后,中共膠東特委和“第三軍”總部在西進過程中,重新建立起一些地方黨的組織。1938年,根據(jù)膠東特委的指示,中共招遠特支于4月恢復(fù)建立,劉儒英任書記。同時,黨的外圍組織——民先招遠縣隊部,也在牟疃村成立。8月,中共招遠縣第一屆委員會在九曲村成立,劉儒英任縣委書記?h委對外稱“招遠縣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”(簡稱“民動會”),劉儒英為主任。自此,以劉儒英為書記的中共招遠縣委領(lǐng)導全縣黨員和人民群眾積極擴大抗日組織,組建抗日武裝,抗日的烽火燃遍招遠。
縣委初建之際,工作千頭萬緒,人手嚴重不足,劉儒英身兼數(shù)職。工作緊張繁重,加上條件艱苦,斗爭殘酷,使得本來就體質(zhì)較弱的劉儒英患上了嚴重的肺結(jié)核。他經(jīng)?人裕抵袔а,身體一天天消瘦下來。為了黨的事業(yè),他以驚人的毅力,日夜操勞,頑強地堅持工作。
一門涌現(xiàn)“五英雄”
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。劉儒英的家是一個人口較多的大家庭,在他的影響下,大哥劉寶君、二哥劉寶玉、四弟劉寶民、妹妹和侄子先后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并參了軍。老父親劉華南思想進步,積極支持子女參加革命工作,是招遠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首任參議員。為表彰這個革命家庭,1942年,招遠縣抗日民主政府、各救會和參議會聯(lián)名將刻有“一門五英雄”的鏤金大匾贈給他們一家。
劉儒英的革命行動,引起敵人的極端仇視,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,曾三次偷襲牟疃村,均被劉儒英機智躲過。惱羞成怒的敵人還放火燒了他家的房子。
1938年10月,劉儒英的病情日漸嚴重,組織上決定讓他離職養(yǎng)病。1939年春,由于日軍在招遠加緊破壞,使得劉儒英無法靜心養(yǎng)病。病情稍有好轉(zhuǎn),他就找到縣委請求繼續(xù)工作。為了照顧他的身體,經(jīng)膠東特委同意,縣委安排他做組織建設(shè)方面的一些工作。
1943年下半年,劉儒英病情開始加重,不得不再次離開工作崗位。為避開日偽軍的魔爪,他藏身在自家梨園的小屋內(nèi),一邊養(yǎng)病,一邊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。
1944年2月27日,年僅37歲的劉儒英病情惡化,走完了他戰(zhàn)斗、光榮的一生。為紀念這位中共招遠縣委的早期領(lǐng)導人,當?shù)厝嗣癯收埳霞壟鷾,將劉儒英生前?chuàng)辦的南院中心小學更名為“儒英小學”。(資料提供: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