煙臺多山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作為中國三大丘陵之一,山東丘陵幾乎占據(jù)了廣義上山東半島70%的面積。綿延起伏的丘陵之上,突兀著少數(shù)山峰,海拔雖然不高,卻都?xì)鈩菪蹓。至于煙臺的山色,在“仙山之祖”昆崳山的雄渾之外,更多的是錯落各處的丘陵,它們或險峻靈秀,或疊嶂積翠,都值得人們信步閑游。
海拔619米的龍口萊山似乎顯得風(fēng)光平常,但是,這座依傍在渤海海灣邊的丘陵,因大海的平蕩開闊而顯得格外挺拔雄偉,為龍口贏得了“高山踞其前,大海繞其后”的盛贊,一度被認(rèn)為是古萊國的地理坐標(biāo)。那一嶺一嶺的山巒鋪滿了草木,四季青翠的松柏間夾雜著楓紅櫨黃,蒼勁中帶著一絲嬌柔。
萊山主峰的東北側(cè)有一處三疊瀑布,在幽深的谷壑里跌宕出一片宛若靈山仙境的曼妙。而隨著山路的不斷前行,竟又遇見了主峰西北側(cè)的蒼崖泉瀑布以及南面的伏龍山瀑布,如此的山水勝景,讓人渾然忘卻自己是在北方的山巒之間。
《史記·孝武本紀(jì)》記載,漢武帝時期將天下名山共分八座,“三在蠻夷,五在中國”。其中,位于“中國”的那五座便是華山、首山、太室山、泰山以及東萊山。這些山川,都是神靈的所在,而煙臺山有仙嵐的特質(zhì),大概也由此得來。
坐落于市中心萬達廣場之側(cè)的毓璜頂不過一座小小的土坡,可一旦穿過正門處的斗拱牌坊,登階入山,便立即與左右的繁華鬧市隔開一片天地。此地不連崗而自高,不托勢而自遠(yuǎn),松柏掩映,修竹婷婷,遙遙望去,林葉間顯露出殿閣交錯,宛若一幅素雅的水墨畫。
毓璜頂之名實則從玉皇廟得來。這廟宇始建于元代,后經(jīng)明清兩代重修和擴建,終成今日格局。供奉著玉皇大帝的正殿便是玉皇廟,但見女墻環(huán)繞、獨成院落。大約正是因為山形較小,故而眾殿閣也都修建得精巧玲瓏、布局緊湊,可仔細(xì)觀覽,那山門、中殿、后殿以及東西兩廂房舍卻配置得十分齊整,皆是雕梁畫棟,頗有雄健氣勢。廟東有一座木石結(jié)構(gòu)的牌坊,上刻有“小蓬萊”三個大字,又有豎匾題作“觀靜”,一語道破毓璜頂清幽懷古的特質(zhì)。
小蓬萊是老煙臺人對毓璜頂?shù)膭e稱,只因山上有一座呂祖廟,供奉著道教大宗師、八仙之一的呂洞賓。然而,小蓬萊的別致之處卻是殿前的小小花園,綠樹掩映,大有曲徑通幽的意趣,中間設(shè)著小小一間涼亭,亭內(nèi)石凳石幾,亭外則環(huán)繞著六百年的石榴和三百年的冬青,枝葉扶疏,真有些玲瓏仙氣。
玉皇廟西側(cè)更有一處瑤池園,到了這里,仿佛夢入瑤池仙境。當(dāng)中一池春水,猶如九天落下的一枚碧玉,多少魚兒水中嬉戲。池上游廊環(huán)繞,四圍的山石亭臺都是朱漆梁柱、白玉欄桿,或名綠蕉館、或叫茗香軒,其余紫霞廳、蘭蕙舫、倚山樓、香積堂等等,真?zhèn)是一步一景,觀之不足。待登上峰頂處的毓璜閣,透過雕花鏤空的金花窗俯瞰人間風(fēng)光,近處是規(guī)劃嚴(yán)整的都市景象,遠(yuǎn)處則見海天茫茫,仿佛整個煙臺都在腳下,讓人生出一種大隱隱于市的蕭然散淡之情。
自古以來,毓璜頂便是文人騷客登臨游覽之勝地。據(jù)說,清光緒年間,有一名喚劉次垣的文人因覺山名“玉皇”,既沖犯了玉皇大帝的正名,又透著些塵世俗氣,遂題寫下“毓秀鐘靈地不愛寶,璜琮璞玉山自生輝”的對聯(lián)。從此后,寓意深邃、詞意雋美的“毓璜”二字,便留給這座小而靈秀的山了。
世人都知煙臺山是煙臺城的母親山,卻鮮有人知道這座城還有一個父親山—塔山。
若從高空俯瞰煙臺市區(qū),塔山猶如一方巨大的磐石坐鎮(zhèn)城中。它東攜岱山,西牽南山,綿延的余脈仿佛可以延伸到煙臺的每一個角落,就好像強壯的父親,守護著秀美的山川和山下的安樂家園。
相較于毓璜頂,塔山的景致就豐富了許多。那層層山巒的中心處,坐落著七百年的太平庵。雖說是一座全真教的庵堂,可太平庵中供奉的卻是儒釋道三教教主,這在全國可謂獨一無二。庵堂房舍依山勢而建,高低錯落,青磚黛瓦,別有情韻。而漫步山間,盡是古樹名木,那峭壁上更有摩崖石刻,增添了許多人文風(fēng)情。仰頭四顧,樹影之間,時隱時現(xiàn)的是峰頂上的七層寶塔,但見飛檐翹起,大有孤峰拔城、獨秀云天的氣勢。
這座寶塔名曰三和塔,正是塔山得名由來,亦是煙臺市區(qū)標(biāo)志性建筑之一。所謂三和,是指儒釋道三教合一之意,恰是塔山的精神所在,而當(dāng)?shù)匾惨恢绷鱾髦扔腥退儆兴降恼f法。登臨塔上,海拔400米的高度幾乎可將整個煙臺市區(qū)的景觀納入眼中,在高樓林立之外,海上的芝罘島、養(yǎng)馬島,乃至崆峒島都可一覽無余,晴空碧海,天際相接,仿佛一個巨大的藍色水晶球,將這座城包裹在懷里。
煙臺人對塔山的情感是不一樣的,幾乎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中,都有一段春游塔山的畫面。而塔山,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煙臺人,看著他們一年年地成長。如今的塔山上,又營建起游樂大世界、熱帶雨林館、地震科普教育館等現(xiàn)代化的游樂教育場所,依舊承載著孩子們的童年快樂。
在古人眼里,山川是黃帝與神仙們交游往來之所,而游覽于煙臺的山色風(fēng)光中,既能感受到飄然若仙的靈氣,又能觸摸到世情溫暖的生機。看著山邊來來往往的煙臺老少,我也不知道是這敦厚明秀的山孕育了這里的人,還是這些自在逍遙的人感染了這里的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