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東在線3月2日訊(記者 許加薇 孫宗順 通訊員 黃瑾)3月2日,濱州醫(yī)學院煙臺附屬醫(yī)院選派重癥醫(yī)學科的三名護理骨干--孫長安、蔡洪偉、楊越美已經(jīng)在武漢同濟醫(yī)院中法新城院區(qū)駐守已經(jīng)整整一個月了。這一個月,他們夜以繼日,全力以赴,不折不扣地將使命落實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他們用一篇篇日志傳遞著前線最強音!
期盼戰(zhàn)“疫“勝利,英雄凱旋,擁抱明媚春天!
戰(zhàn)“疫”日記:2020年03月02日 農(nóng)歷二月初九 星期一 武漢天氣:多云
簡單重復,卻是確保勝利的底線
孫長安:從出征武漢到今天整30天了,每天早上起床,開窗通風,84液消毒已經(jīng)成為了一種習慣,因為在這個特殊時期,我們要最大限度的保護好自己,才能更好的工作。因為我們每天密切接觸的都是確診的危重癥患者,所以我們的領隊和領導為了安全,要求我們每天兩次自測體溫上報,每次出入駐地門口都要監(jiān)測體溫進行登記,做好消毒處理后才能進入,在房間門口還要再次消毒處理后才能進入房間。
我們就是這樣每天上班、坐車、回駐地,兩點一線,雖然有些枯燥,但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,我們有熱情、有信心、有力量,踐行著“敬佑生命,救死扶傷”的誓言。
并肩作戰(zhàn),卻從未看清你的面容
楊越美:我們的團隊一共118名醫(yī)護人員,我們都是一群平凡人,有男有女,有老有少,來自全省不同的地市,不同的醫(yī)院,不同的科室,我們互相不認識,但在這里所有的人都弱化了自己的單位,大家拋開主任、副主任、護士長的頭銜,我們的防護服上寫的是山東隊,在這里我們只有一個身份,那就是——白衣戰(zhàn)士,我們是戰(zhàn)友,同心協(xié)力,并肩作戰(zhàn),異常默契。
雖然我們在同一個戰(zhàn)壕里出生入死,朝夕與共30天,但我認識的戰(zhàn)友卻非常有限,因為上班的時候我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,帶著密閉的雙層口罩,帶著厚重的護目鏡和防護面屏,全副武裝下的我們只剩下眼睛的一條縫隙,我們根本看不到彼此的模樣。下班后為了避免交叉感染,我們需要在房間里進行自我隔離,不能聚集,定點到樓下取餐點取餐也是戴著口罩,匆匆而去,匆匆而回,不敢多逗留,不敢過多交談,所以,我們幾乎沒有看清戰(zhàn)友的模樣的時候。
雖然看不清你的樣子,記不住你的名字,但我卻每天都被這個團隊感動著。經(jīng)常有的醫(yī)院給自己的隊員寄來物資,他們都會拿出來悄悄放在取餐處讓大家分享,也會悄悄的拿到病房里分發(fā)給需要的病人。我們吃過青島的花生,濟南的泡面,煙臺的蘋果、淄博的八寶粥……但從來沒見過這些食物的主人,從來沒見過他們的樣子。雖然同事這么久,是抗疫的戰(zhàn)友,是朋友,是兄弟姐妹,但是等疫情過去,見面了還是互相不認識。我為有你們這樣的戰(zhàn)友,跟你們一起并肩戰(zhàn)斗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感到驕傲。
生命重于泰山,我們做擺渡人
蔡洪偉:我們工作在隔離病房里,面對的都是危重癥病人,繁重的工作之余,我們顧不得聊天,顧不上噓寒問暖,我們會想:“我們的工作哪里還需要改進,還能為患者再做些什么,還能為戰(zhàn)友再做點什么?“我們都是一群平凡的人,也被親人們牽掛著,也有自己的摯愛,但在這里,我們放下了恐懼,放下了擔憂,扛起了責任,扛起了擔當,我們每天在隔離病房里忙碌穿梭,防護服雖能隔離病毒,但隔離不了我們對病人的愛。
我們每個人都是擺渡人,用自己的專業(yè)和愛心馱著一個讓疾病折磨的患者趟過生命湍急的河流,抵達希望和健康彼岸。陰霾終將散開,疫情終會過去,我們一定會平安回家。青春和使命就需要獻給祖國最需要的時刻,我此時此刻想說:“待我履行完誓言,一定會平安凱旋!